地球北极地区的极光沿着地磁线延伸。最近,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对地球核心部位地磁场强度的测量 版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科学家最近首次实现了对地球内部磁场强度的首次测量。测量深度约为地下1800英里(约合2896公里)。
测量的结果显示在地下这一深度(地核)上,地磁场的强度约为地面值的50倍。这一新的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确认地球内部的产热机制,这种机制帮助产生了神秘的地磁场现象。
“对地磁场强度的测量能让我们了解这种能量源的某些限制条件,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这种机制,”布鲁斯·布菲特(Bruce A. Buffett)说。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和行星科学学院的教授,也是进行此项测量的科学家。
科学家们目前认为地球的内部热源有三种:一是地球在45亿年前形成时累积的剩余热量,当时地球呈液态熔融状态;二是当较重元素在地球内部下沉时释放的重力势能;三是地球内部某些长周期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热,这种物质包括钾、铀和钍等。
形成后逐渐冷却的原始地球最早是从原始太阳星云中获得了磁场。这一原始磁场在1万年内就会消失。但是由于地球内部产热,形成“电流”,从而得以再次“启动”地磁场。
一般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大致分为三层:最外面的地壳,下面是地幔,最核心部位称为“地核”。而地核本身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两层,其中外地核的厚度约为1400英里(约合2253公里)。由于地球内部热源产生的高温,地球的外地核处于液态,并发生沸腾。这会导致强烈的对流作用:导电的金属物质在已有的磁场内上下翻腾,这产生了电流,并反过来维持着磁场的存在。这种翻滚的电流机制造成了地磁极的不稳和缓慢偏移。
为了研究这一课题,布菲特博士独辟蹊径。他请来了特殊的“帮手”:月球和类星体,类星体是一种亮度极大,并且极其遥远的活动星系。
类星体会从其明亮的核心发出一束稳定的无线电波,这种稳定的无线电波就像为地球提供了一种背景参考值,通过在地面和卫星上对这种电波进行细致测量,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测定出地球自转轴发生的最轻微的晃动。
通过这种测量,并考虑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拖拽作用,布菲特做出了这项关于地磁场的计算结果。他说:“我自己到现在也还是觉得惊奇不已,通过对遥远天体的观测,我们竟然可以了解自己所居住的星球的内部情况。”
目前,布菲特博士正在努力工作,试图建立第二代的模型。他承认,有关地球内部情况数据的缺乏,已经成为建立更精确模型的一大障碍。(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