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科学首席专家接受本报专访详解月球车三大突破 会认路会拍照会绕障碍
嫦娥之父:月球车行走须“三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日前接受了本报专访,他介绍了将于明年发射的嫦娥三号所携带的月球车的三大关键技术,为方便其行走,将从地面实施人工干预,对其进行帮助。
叶培建还表示,载人探月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送人上去,并却确保他们安全返回地球。
探月工程
5个着陆区虹湾是首选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您从2001年开始就参加探月工程,作为最早的参加者之一,请您介绍一下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叶培建(以下简称叶):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步走,也就是绕、落、回。我们在2007年实现了嫦娥一号的发射,2010年又实现了嫦娥二号的发射,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嫦娥三号。嫦娥三号就是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要落在月球上,并且在月球上要进行探测,预计到2013年可以实现这个梦想。
FW:嫦娥三号处于什么阶段?
叶:嫦娥三号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将于2013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将实现月面软着陆。
FW:着落区会选在哪里?
叶:目前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共有5个,第一次任务时,虹湾地区是首选,这个地区较平坦,光照好,易观测。
FW:是不是只要嫦娥三号落在月球上就象征着发射成功了?
叶:那是肯定的。一共有三步,落下去算一步,月球车走起来算一步,到达之后完成全部任务算一步。第一,落下去就是成功,第二,月球车从着陆器上下来,安全地离开着陆器行走起来这是第二步。第三步我们是希望着陆器和月球车能在月球上工作一段时间,任务结束以后就是最后的成功。
技术难题
安全落下去还得平安走起来
FW:在嫦娥三号的发射中需要应对的技术挑战是什么?
叶:技术问题很多。核心用一句话来说,如何安全地落下去,如何平安地走起来,这就是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
换句话说,我们过去都是绕,现在是落,落到月球上这是个重大挑战。这要解决很多问题,要选落的地方,要安全地落下去,速度还要进行变化。
FW:落下去以后呢?
叶:落下去以后还不行,月球车还要在月球上走起来,走的时候还不要掉到坑里。还要爬过大的石头,要直接能够导航。还有,在月球上1天等于地球14个白天,1个晚上也等于14个夜晚。这14天不见太阳又很冷,没有能源,如何生存下去这也是重大的挑战。
FW:到第三步的时候要面对什么?
叶:第三步那就更难了,我们到了月球上去不算完,还要到月球上去采集样品,这个采集、封装都很难。还要返回来,要如何在月球上起飞,如何在月球轨道上和返回舱进行交会对接,如何从月球上返回地球而且准确地返回到预定地点,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当然将来中国人从长远来讲,还要走向更远的深空,那就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有更多的技术难题。
月球车行走
地质不同 需解决三大问题
FW:您刚才所说的技术难题能不能举个通俗的例子?
叶:比如说,月球上月球车要走,至少有三个大问题要解决。第一,要走得起来。地球上很好走,月球上的表面是有它特性的。它大部分地方是松软的,同时又有坑又有石头。
因此,在月球上行走既要走得起来又不能陷下去,遇坑遇石头还要过得去。行走结构完全不同于地面的行走结构。这行走结构就是一个要研究的,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一个六轮行走结构。
第二步在月球上要碰见坑碰见石头,它要对自己面前的景象进行识别,然后小的障碍它要通过去,大的障碍它要绕过去,因此它要能够进行场景观测和路径规划。这是我们第一次的行走,为了可靠起见,它所面临的各种景象还要送回地面。我们地面还要进行人工干预,对其进行帮助。
第三,它看到的东西要送回地面,因此它必须要有数据传输手段,要把月球上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资料立刻送回地面。为了加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