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雯雯)为探讨家鸡的驯化历史,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家鸡较为清晰的母系遗传背景信息。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遗传》。
据介绍,从肉蛋供应到供人娱乐,家鸡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被驯化之后,家鸡跟随人类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饲养最为广泛的家禽。而家鸡的驯化问题,自达尔文时代以来就一直广受学术界关注。之前一系列的工作表明,家鸡的主要野生祖先是红原鸡。
为此,张亚平院士研究组的苗永旺和彭旻晟等研究人员基于母系遗传的视角,对收集到的家鸡和红原鸡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家鸡线粒体DNA的不同支系可能起源于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在内的广大区域,可能涉及多次驯化事件。
同时,该研究组通过与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对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家鸡和红原鸡样本控制区片段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50份代表样本进行了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构建了线粒体DNA系统发育树并对单倍型类群进行了界定。
研究结果显示,家鸡和红原鸡之间可能存在持续杂交,或是家鸡的驯化时间较短。
基于系统发育树,研究人员对包括已发表数据在内的近5000条控制区序列进行了重新分析,揭示了分别发生在南亚、中国西南及其邻近东南亚地区的局部驯化事件。此外,对单倍型类群D的分析表明,南岛语系人群在移居太平洋岛屿过程中所携带的家鸡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