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要求为李淼拍照时,他摆出了“爱因思坦式”的鬼脸。
“我不怕别人说我不务正业,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了。”李淼用“反传统”来定义自己,“这样很好,说明我是有个性的人”。
成都,2012年10月28日夜。
物理学家李淼、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以及果壳网CEO姬十三等人在一家麻辣烫店内围炉而坐,颇有江湖豪杰聚义的味道。
李淼朗诗,刘慈欣听罢后说:“搞科幻小说比你搞物理更容易拿诺贝尔奖,你来写科幻吧。”韩松也在一旁“忽悠”道:“你的及时出现阻止了科幻界的熵增!”
两个月后,李淼的科幻小说《费米悖论的第51个说法》发表。科幻成为继研究物理、写诗歌、写科普之后,李淼的第四个努力方向。
李淼是谁?
先有何祚庥,后有李淼
7年前,《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报道说,提起理论物理所的科学家,以前人们想起的是何祚庥,现在变成了李淼。
7年后,微博深化了这一概念。有着4万名粉丝的李淼,正迅速改变着中国的年轻一代对物理学家低调、威严的传统印象。
用新浪微博搜索,输入关键字“物理”,李淼是唯一一位被认证的物理学家。他在简介里自称“偶尔谈物理,总是谈诗歌和音乐,还是一个环保控”,李淼发的微博有文艺,有搞怪,偶尔做点科普,还有对社会事件的“插科打诨”。
从这些来看,称他为“中国物理学家微博第一人”,毫不为过。而此前,他通过博客来写自己的研究心得、理论进展以及一些科普,已在同行、学生与科学爱好圈里迅速聚集人气。他的网易博客,如今已累计有89万的访问量。
“其实我们所里开微博、博客的人很多,但他们都‘潜水’呢,不愿意去做实名认证,我在网上遇见了也不知道对方是谁。”与周围低调的同事相比,李淼显得“更爱说话”一些。这仿佛是他的前辈、备受争议的何祚庥院士的一个翻版。
“虽然我们都属于对媒体来者不拒的一类人,但我不会像何老师那样去谈政治,我倒更愿意写写诗。”
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李淼是很新潮,不仅写新诗,还自创了“李氏俳句”,在文化圈里享有一定知名度。虽然他从来不投稿,但也应邀在《诗选刊》、《中国艺术报》等报刊发表过一些。
就在去年,凭借在微博上写科普文章《中的物理学》,指出当红科幻小说《三体》中的科学“硬伤”,李淼迅速被科幻圈的人所关注。2012年的成都科幻大会上,他作为唯一一名科学家被邀请入场。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作为物理学家,李淼写的科普很有特色,相对于其他疏于练笔、“写出的东西只有同行能看懂”的科学家,他的科普文章通俗易懂、语言生动,颇得青年科学爱好者的喜爱。
但他的诗歌却没那么“好运”,“李淼的诗究竟好不好”至今仍有一些争议。知名媒体人王小山去年甚至在微博上拿李淼看玩笑:“下次我见到李淼就和他聊诗,反正他也不懂。”
但只要轻轻翻开李淼在网络上发表的诗,总能发现不少透着独特科学灵性的句子:
“嘴唇介于花瓣与石头之间。一个小于人的纪年,一个对照于宇宙伸缩的尺度。只有在静默之后,才能用最轻的说出最重的。”
我想,这些即兴而发、通俗易懂的“李氏俳句”,也许真的不能为所有读者接受。但对于一个毕生研究理论物理的科学家来说,这些诗歌至少透露着一种理性的质朴和纯真,少了几分矫揉造作。
知名现代派女诗人蓝蓝则给了李淼的诗很高的评价:“(他)以诗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某个瞬间的感受引入更广阔的事物之中,汇入生命的海洋,使我们逐渐接近思维和存在的本质。”
李淼说,自己最喜欢用“平行世界”的观点来解释心中的诗。“那是一个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