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与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综观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满堂灌”、“机械讲授式”的教学形式为一些教师所推崇,过分强调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的倾向性问题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仍一定程度存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影响。从历史上来分析,传统的师道尊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师本思想在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从现实情况分析,“高考升学率”仍是当今社会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而“讲授式”教学及题海战术,在提高学生应试水平上仍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倍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因此,改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能力,对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双主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的基本结构及操作要求
本文所指的“双主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是指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所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课堂教学结构、程序及力式。本教学方式是在借鉴心理学家澳勒斯提出的关于创造性学习的三个过程(孕育、明朗、检验)、前苏联教科院院士M·N·马赫穆托创立的“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以及系统科学关于教学信息反馈调控回路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而提出的。基本结构及操作要分述如下。
(一)基本结构(见下图)
该结构有两个基本假设:
1.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创造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发
现问题,思考和探索解决间题的途径方法,并运用鉴别、比较、评价等方法实行最优化选择,从而达到增强创造能力的目的。
2.认为每一个教师能够而且应该努力创设一种易于学生创造行为的氛围。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点拨调控等方法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在不断的探索及实践体验中,自我完善,自主建构。
(二)操作要求
本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运用时,有以下两点操作要求:
1.从教师主导看: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过程之中。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导”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尝试与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对教师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把好四个度。
(1)“境要设得新”。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即要求教师在深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
(2)“启要启得巧”。所谓“巧”就是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言语和态势,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既要“启而有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又要“开而弗达”,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导要导得法”。所谓“法”,就是要求教师把握时机。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什么学生该用什么导法?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否则,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4)“控要控得稳”。所谓“稳”,有两个含义,一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进程。因为课堂40分钟,有一个时间和任务的限制,既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又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从学生主体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