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新浪科技配图)
香港《大公报》21日刊文说,中国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日前被美国癌症研究会授予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陈竺披露说,每处困难的转折,创造奇迹的动力都得益于中国文化孕育的东方智慧;那是灵感,也是他们有别于其它西方研究者的病理认识方法。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日前被美国癌症研究会授予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最高嘉奖,也是美国以外的科学家首度获奖。陈竺近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他们正以降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起点,向攻克更广泛的癌症挺进。
经过四代学人的努力,三个阶段的大突破,陈竺及其团队与这个恶性复发程度最高的白血病搏斗了30年,使这一本来最难治的白血病,现在基本可以治愈。
中国智慧辟蹊径
是什么力量引领这群中国科学家一步步攻克难题?陈竺披露说,几十年来,每处困难的转折,创造奇迹的动力都得益于中国文化孕育的东方智慧;那是灵感,也是他们有别于其它西方研究者的病理认识方法。
东方思维的运用,即应用东方哲学,特别是中医理论中辩证施治、以毒攻毒、驯化诱导的方法,让他们在病理认识与治疗手段上,都有别于西方学者。
“教育”癌细胞改邪归正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际上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一个是手术,一个是化疗。白血病通常采取杀灭肿瘤细胞的化疗策略达到治疗目的。
而在王振义的带领下,陈竺及其团队开始思考,“被杀死的这个癌细胞是所有成分都坏掉了呢,还是只是少数基因或少数蛋白发生了问题?”研究团队因此希望能够找到办法“教育这些坏细胞让它改邪归正”。
陈竺介绍道,癌症细胞的一个特征就是无限增殖,同时分化成熟程度很低,是“很年轻、很幼稚的细胞”,而在白血病上这个特点更甚。
基于此,陈竺及其团队继续发问,“有没有可能诱导教育这个细胞恢复它的分化、成熟的能力,同时又抑制它过度增殖。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坏细胞逆转为一个接近于正常的细胞?”
在这一东方思维的指导下,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第一阶段突破了。团队幸运地找到一个名叫维甲酸的维生素A的衍生物。陈竺说,“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它在体外可以让早幼粒细胞发生分化,部分逆转为接近正常的细胞。”
定向杀死变异蛋白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细胞诱导疗法的喜悦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更大的困难很快摆在了研究团队面前:经过更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发现,使用维甲酸治疗的许多病人在几个月以后就复发了。
瓶颈来临时,研究团队又以东方思维提出了新的走向:既然这些细胞对教育疗法不生效,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对它有定向杀伤作用的药物?
在新思路的指导下,团队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张庭栋教授合作,进一步验证和发现了砒霜(三氧化二砷)的相关疗效,在国际上又提出了“协同靶向治疗”。
陈竺阐述道,“砒霜对这种类型的白血病有高度的选择性疗效,它作用的靶点就是引起这种类型白血病的一种异常的蛋白质。”
后来在疾病原理的研究进展上,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当中发现“15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一个产生异常的基因,而这个基因编码产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