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古战场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其地雄关高峙,控扼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在周围交汇萦绕),自古为“巴蜀要冲”。在13世纪的宋蒙(元)战争中,合川钓鱼城作为川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婴城固守”达36年之久,对当时国内及欧亚地区的战争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因其突出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先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以来,配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合川东城半岛开发等周边基本建设项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钓鱼城遗址进行了连续的调查、勘探,对奇胜门古地道、南水军码头进行了重点发掘及后续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收获。2011年,为进一步廓清钓鱼城特殊的城防设施南一字城的整体布局和防御结构,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主动发掘并得到批准。
一、城墙
2011年3月,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详细调查、勘探,基本廓清了南一字城的布局结构。南一字城位于钓鱼山南麓,由东、西两道从钓鱼城山顶环城直至嘉陵江边的一字城墙构成,面积约16万平方米。
东城墙上(北)部自钓鱼山南飞檐洞左侧峭壁据山脊而下,下(南)止于嘉陵江边,外(东)侧为一天然冲沟,全长约400米。西城墙距东城墙约400米,上(北)部自薄刀岭襟带阁而下,下(南)与嘉陵江南水军码头相接,全长约360米。
一字城墙为夯土包石结构,依山势而建,在地势较陡的山脊部分,城墙直接砌于山脊外侧,仅存外墙而无内墙;山势较缓的部分内外均用石墙砌筑。外墙以大型条石砌筑,墙面修凿平整,斜直墙壁,靠近嘉陵江的下段外墙存在收分情况,坡度57°~68°。内墙多以不甚规整的小型石块垒筑。内外墙间以夹杂石块的粘土层层夯筑。现存城墙基宽4.8~14.3米,顶宽1.23~7.2米,高3.6~10米。
二、城门
2011年4月至6月,通过对南一字城布局结构分析,选择在东、西城墙中段(钓鱼城始关门及小东门附近)开展了1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在两处发掘区内各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城门基址,取得了重要收获。
两座城门是钓鱼城遗址第一次考古揭露出的宋代城门,设计科学合理,充满智慧,是古代筑城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钓鱼城现存与宋蒙战争密切相关的遗迹较为有限的背景下,它是一处支撑遗址真实性的重要遗迹。宋代城门的发现,还将钓鱼城南一字城东、西城墙及南水军码头等孤立、分散的遗迹紧密联系起来,有力促进了对南一字城及钓鱼城整体防御体系的全新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展示利用价值。来源盛世收藏)
(责任编辑: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