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讲堂之中国古货币11
高崇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周秦汉考古、楚文化、考古学礼制文化、古代丧葬制度、古代青铜器、古代货币等。
宣平五铢
从武帝之后,每年铸钱量很大,从元狩五年至平帝元始五年,共123年,铸钱280亿万,平均每年铸钱两亿四千四百万左右。
宣帝以后的五铢钱,可以根据一些有纪年的钱范和范母来判断。昭帝以后的五铢钱,铜质比较好,铸造技术也比较好,字迹清晰,棱角明显,易与武帝时期的五铢区别。五字较瘦,两股弯曲较大,明显的向内弧形弯曲;铢字的金字旁比较清楚,金字头较小,三角形的底边更短,两侧斜边略往下伸,呈矢镞形;朱字旁方折。
另外,西汉五铢有些记号可以帮助鉴别时代。
下横文五铢,即在方孔下面有一横棱,此种钱主要见于武帝时期,武帝以后很少,东汉不见。上横文五铢,武帝至平帝时期都有,东汉不见。
下半星五铢,钱正面方孔下有一半月形的凸点,此种钱主要见于武帝时期,以后少见,东汉不见。
四角决文五铢,在钱的正面方孔四角伸出四道斜棱,此种钱主要见于武帝时期,昭宣以后不见。
小五铢
一种直径在1.2厘米左右、铸造也比较好的小五铢钱,过去旧钱谱多定为魏晋时期,认为是东晋沈充所造的沈郎钱,后来又认为是王莽时代的钱。五十年代以来,陆续在一些西汉中晚期的墓葬中发现此种小五铢。
从币形看,铸造好,大小、轻重稳定,不是经济衰退、货币贬值的产物。武昭宣时期又是西汉经济的鼎盛时期。所以这种小五铢大概是与大五铢同时并用的,大五铢是主币,小五铢为辅币。
剪轮五铢
剪轮五铢即是将钱的外郭或更大一部分剪凿掉,用以多铸钱。是货币贬值的产物。关于剪轮五铢出现的时代,过去多认为东汉末魏晋才有。从现在的考古发现看,在西汉晚期的墓葬中就出现了剪轮五铢,并且数量还不少。西汉晚期出现剪轮五铢,说明此时货币又开始贬值。因成哀之世,社会矛盾加剧,灾荒相继出现,农民反抗频繁,社会经济又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因而出现剪轮五铢。(待续)
(责任编辑: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