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至下分别为修复前、拼接后、修复后的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碗
支离破碎了150年,那些曾经精美的瓷器,终于带着累累伤痕重放光芒;栉风沐雨了150年,那些流散在北京各处的石刻终于回到了家,在圆明园找到了安身之所。
今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从昨天起,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启动。其中,以瓷器为主的出土文物展和以石刻为主的回归文物展均为首次举办,也最受瞩目。那些展出的石头和修复瓷器,仿佛在痛说着圆明园百年沧桑。
3万瓷片拼出百件瓷器
修复文物正式返还圆明园的日子是10月18日。眼下,修复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大部分将要展出的官窑瓷器均已完工。
记者看到,那些康雍乾三朝的瓷器虽然图案精美、做工高超,但精品上的一道道白色石膏线,如同一道道疤痕,显得格外“刺眼”。原来,它们竟然是从3万多块残破的瓷片中拼出来的。
“连故宫都没有”
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于洋介绍,今年3月下旬,他们和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了“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准备修复的圆明园出土文物共150件。修复文物以瓷器为主,此外还有铜器、石刻和佛造像等。
“修复150件圆明园文物,纪念的性质更多一点。”于洋说,对于圆明园来说,只修复150件文物,还远远不够。但是,他们希望通过恢复历史的一小段残片,唤起人们对这段记忆的反思。
来自各高校文博系的学生,以志愿者的方式承担了这项艰巨的工作。挑战他们耐心的,是一个没有样品的巨型“拼图”—在园内现存的3万多瓷片中“淘宝”,拼出完整的瓷器。
如今,这些拼对出来的瓷器中,相对完整、符合修复和展出标准的已近百件。它们虽然伤痕累累,但一部分文物的完整度高达70%以上。
据介绍,修复出来的瓷器以康熙年间的官窑瓷居多,主要出土地点位于圆明园的曲院风荷景区。其中,完整度较大的有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碗、康熙青花龙红海水纹盘和康熙釉里红龙缠枝花纹碗等。
文物专家鉴定后,指着其中一个龙形图案的瓷盘说,“连故宫都没有”。
从368片瓷片到一个碗
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碗无疑将是此次展览中的焦点,它不但是康熙时期的官窑瓷器,而且完整度超过80%。
“这件文物就是在我手中获得重生的。”志愿者潘婷婷说,她从3月26日开工,拼出来的第一件瓷器就是这个双龙戏珠碗。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刚好是6月16日端午节。
从圆明园出土的3万多件瓷器残片中发现一个碗,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前几个月,潘婷婷他们先如大海捞针一般,把3万多件瓷器残片,按照青花、粉彩、黄釉等工艺特色分类,然后再从各类中,挑选出同种的纹饰、图案。
然而,结果仍然是令人气馁的,同样图案的瓷片,少则百片,多则三四千片。志愿者们只好根据自己心里设想的器形,一片一片的比对形状,就这样,终于精挑细选出1884片关联瓷片。
到了6月16日那天,潘婷婷手中与青花双龙碗有关的残片共计368片,都是同种花色,同一器形的,但却杂乱无章,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后来,他们突然想到每件瓷器的圈足(指器物底部用来承托的圆形圈)是不同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