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17.8亿年大型岩墙群成因模式图
华北克拉通在17.8-17.7亿年前后分布着一期大型基性岩墙群(也称太行-吕梁岩墙群或华北岩墙群),对于这期基性岩墙群的成因存在争议。
地质地球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彭澎副研究员在总结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岩墙群的几何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讨论(图1),得出以下认识:(1)恢复其几何学形态具有放射状岩墙群的特点;(2)提出熊耳-中条-吕梁裂谷火山岩系建造可能是其地表对应产物,是同成因产物;(3)这期岩浆作用具有分布面积大(>0.3 Mkm2),体积大(>0.3 Mkm3),作用时限短(<20 Ma),形成于陆内环境等特征,符合现代大火成岩省的定义;(4)这期岩浆作用同时形成大量基性和中酸性岩浆产物,这可能是广泛的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研究认为该大型基性岩墙群及相关火山岩系具有地幔柱成因的特点,如:(1)岩浆作用发生之前地壳存在明显的抬升;(2)岩浆作用形成大面积的火山岩系和巨型放射状岩墙群;(3)岩石具备地幔柱相关特性等。同时,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可能与某个(或多个)陆块之间发生了裂解事件。
该项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晚期地质过程和成矿作用,以及超大陆重建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伦敦地质学会专刊》(Peng et al.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giant mafic dyke swarms: a case study of 1.78 Ga magmatism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10, 338: 163-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