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学习理论家本杜拉认为现在学校教育的最大缺陷在于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如何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是作者对自我效能感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 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些课堂实践。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引导探究“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Bandura,1977)在他的动机理论中讲到“效能期待”的重要性。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和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同时,班杜拉等人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如影响活动的选择;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正因为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逐步帮助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形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使他们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增多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的体验班杜拉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具体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的确立方式显示了个体驾驭或掌握环境事件的能力”。学生失败的经历,可能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体验成功。
这种成功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且不断的成功会使学生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而情境教学正好可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
课例1:氧化还原反应
[提出问题] 化工厂经常用浓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 ,请用双线桥分析该反应,并指出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电子转移的总数是 。
[学生思考,回答]
氧化剂:Cl2,还原剂:NH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8,电子转移的总数是12e?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答案是不是和这位同学一样的[学生回答]是
[老师讲述]很好,那我下面要请三位同学站起帮老师一个忙,做个小游戏创设情境: 甲同学请你从口袋里拿出10元
乙同学请你向甲同学借这10元
[提出问题] 那么,请问丙同学,乙同学要还给甲同学多少钱呢?
[丙同学回答] 当然是10元了
[老师讲述] 哎,不对啊,应该是20元啊
[学生回答]老师你算错了,就应该是10元
[老师讲述]借多少,就还多少,那么失去多少,就应该得到多少,那么请同学再思考一下,刚才的题目中的最后一个空格应该填多少呢?
[学生集体回答]电子转移的总数是6e-
课例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创设情境:
[老师演示实验] 取一溶液(标签背向学生),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的沉淀。继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 [2] [3] 下一页